新课程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文章就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教材、活动等问题,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和探索,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新世纪培养合作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要求“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并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相对环境宽广,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的个人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以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教学知识。种种不平等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改善师生关系: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上后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二、充分利用体育教材特点,加强体育课的健康心理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体育理论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教学,如我国体育健儿在悉尼奥运会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我国体育在奥运会的新突破,令人欢欣鼓舞,通过电视屏幕,看到了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奋勇争先,以顽强的拼搏精神、精湛的运动技术和优秀的体育道德,为我国在悉尼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令人振奋,启迪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体育实践课中,田径课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优化教法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竞争、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球类课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实践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抓大放小”。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变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教学。以往在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方面出现了忽视学生参与练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能很快地掌握运动动作,把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上得乏味和生硬。在教学中,笔者把握住基本的环节,一些小的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要求去准备、去领做;放松活动、游戏活动也是这样。笔者及时总结,肯定和表扬富有创意的动作,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跃跃欲试。在游戏或比赛时让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在新授课时让学生讲述动作要领、尝试练习等;在复习课时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巩固正确动作定型,做学习的主人。
四、引导学生在有效的体育学习中,提高自信心
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笔者在实践中知道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完全出自于学生内发性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体育教学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知识与技术技能,需要在课外与校外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与巩固体育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学习方法有自学法、自练法、自我养护法、创新法等。在跳山羊时,有的学生有惧怕心理,不敢练习。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阅读,知道动作结构;讲解示范后安排勇敢大胆的学生带头练习,教会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评价、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同学看到同伴轻松完成动作,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也能大胆练习;对于一些还不敢练习的学生,笔者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我保护你”“你能跳过去”“勇敢些”等等,使他们增强练习的自信心和勇气。运用游戏“跳背接力”“越障碍接力”等,增强练习的兴趣,课外学生也自觉进行游戏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掌握“三基”,发展智力、体力、培养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严于律己,勤学苦练,完善自我,拼搏进取,提高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指导学生学会处理各种困难的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一个动作做得好坏,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样都展现在师生面前,学生通过比较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装的情绪变化,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解除不良的情绪干扰。队列练习中,学生出错时,不能让学生出列“示范”,让他们当众出丑,无形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某个学生练习动作失败时,应给以热情的鼓励、正确的分析和耐心的帮助,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上课时进行比赛或游戏,有胜利者也必然有失败者,就抓住“失败”这一时机,进行引导、鼓励,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寻找成功机会的途径和办法,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把主要失败的原因归于自身,而不是归于外在的环境因素。这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某些教学内容由于技术动作复杂而难以掌握,尤其是体操项目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一定的身体素质,有一部分的学生往往完不成动作,可通过分层次教学,降低器械或练习的难度、要求等方法,让那些能力有限、素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成动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的成功往往是兴趣的催化剂。笔者积极创造条件,注意和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诱发和培养学生装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分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 、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实践中,教师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开发创新教育教学艺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大均教学心理学 [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殷晓辉创造性思维的自组织理论与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福建体育科技 2000。2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陆维生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思考[J] 中国体育科技 2002。9
5、 周志俊体育教学艺术概论 [M]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6、 于文谦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现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 [J]体育学刊 1999.2
-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非智能因素的发展
- 下一篇:第一次给幼儿园小孩子上体育课